同江市论坛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龙江龙沙龙门记述齐齐哈尔的那些 [复制链接]

1#

原创:庞志澍

故乡藏龙

齐齐哈尔,别称龙沙、龙城、卜奎、鹤城等,这个城市许多名称都与“龙”有关。因为“龙”不仅代表中华民族,也是封建王权的象征,昭示着这里曾经是满汉文化(农、牧文化)相结合的重要城市;曾经是清朝重要的*事、*治中心,其地位曾经空前之高。

清朝管辖这片区域的最高指挥叫黑龙江将*,这个区域叫做黑龙江;齐齐哈尔曾经有过国家机器(官府)分别叫龙江府、龙江道、龙江县衙,至今龙江县依然存在;伪满时期,这里还叫过龙江省;齐齐哈尔别称龙沙,因此产生了龙沙区、龙沙公园、龙沙路、龙沙小学等名称;因濒临嫩江,这里还有过龙王庙;还有五龙街道办事处、龙门街、龙门胡同、龙门小区、龙华路、龙华寺(天齐庙)、龙南街、龙北街、安龙胡同、南龙胡同、裕龙胡同等等诸如此类的名称。虽然有些名称已经黯淡于历史之中,但他们毕竟留下了淡淡的痕迹。

黑龙江境内,有一种鸟叫做“飞龙”,又有"树鸡"、"树榛鸡"、“棒槌鸡”之称。羽毛为黑、白、棕色彩间杂。因其爪面有鳞,就像龙爪一般;又因清代是皇家贡品,用于宫廷制汤,故取名“飞龙”。虽然其貌不扬,但善于飞行,很难捕获。由于飞龙喜食松茸、天然果实以及其他天然草药,故而营养丰富,肉质鲜美。也因此,被人类捕捉食用,数量急剧减少,现在飞龙已经被定为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·。

有人会提醒我,扎龙也有“龙”字,其实扎龙虽有龙字,但蒙、满、达族的原意均与龙无关,有“饲养牛羊的圈”、“大雁飞过的地方”之意,只是转音过来的一个专用地名。扎龙村日伪时期以前一直叫做“扎兰屯”、“札隆屯”,和呼伦贝尔下辖的扎兰屯市几乎同名,当时被称为下扎兰;呼伦贝尔下辖的扎兰屯市被称为上扎兰。这与历史上,达斡尔、满族是清初从黑龙江流域迁居到嫩江流域是相符合的。也与明清之交,扎龙是蒙古族、锡伯族的游牧地的历史相符合。扎兰与栅栏似乎有转音关系,故而我个人更倾向于扎龙是“饲养牛羊的圈”之意。

例举以上那么多带“龙”字的名称,所以我说齐齐哈尔这个城市,“卧虎”不敢说,“藏龙”是不争的事实!

龙不是满族的原始图腾

满族早期同其他北方少数民族一样是信仰萨满教的,因而部族不同图腾也不尽相同。狼、海东青、乌鸦、野猪、鱼、狼、鹿、鹰、豹、蟒蛇、蛙等都是满族的图腾,甚至一些植物,柳枝、桃子也是满族的图腾。

满族的姓氏多为氏族、部落的名称,这些姓氏主要有代表栖息地的和代表图腾的两种。代表图腾的如:地处长白山、珲春等地的“钮祜禄”氏(满语:,转写:niuhuru),满语有“狼”的意思;世居哈达、赫图那拉、宁古塔等地的“萨克达”氏(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记载:“萨克达”,四岁野猪,以图腾为姓氏),满语意为“野猪”;居住在辽阳的“尼玛哈”氏,满语意为“鱼”。此类种种,就不一一道来了。

“龙”图腾并不是满族的原始图腾。但满族很早就接受了汉族的“龙”图腾。

“龙”图腾出现在北方少数民族中,时间是非常早的。年,在内蒙古敖汉旗发掘出距今约-年的赵宝沟文化遗址,其遗址时代处于兴隆洼文化和红山文化之间。发现一些精工制作的陶尊,陶尊上出现了龙的图案。这些龙眼呈细长的柳叶形,龙身全部饰满网格纹,龙后颈上飘逸着卷曲的长鬃,身躯呈现“C”字形卷曲上翻的造型。这与年,出土在内蒙古赤峰翁牛特旗三星他拉玉龙十分相似,专家们一致认为,三星他拉玉龙是赵宝沟文化的龙形玉器,也是赤峰境内时代最早的龙形玉质文物。

北方的匈奴、鲜卑、契丹、肃慎、突厥、蒙古……几乎所有民族,都非常崇拜龙。

满族的*旗、国旗出现了龙

满族在问鼎中原前,就已经受到汉文化的熏陶,从日常生活到文化教育各方面。所以建立清王朝过程中,*旗中出现龙并不奇怪。

龙是历代汉族封建王朝的主要图腾,所以要问鼎天下,必须融入“主流”的汉文化中去。弃用满族的原始图腾,改用汉人的图腾成为必然。

满族龙旗的使用,始于清太祖努尔哈赤。努尔哈赤建立了四旗*,使用的*旗,出现了龙的形象。

明万历十七年(年),清太祖努尔哈赤在女真人狩猎传统组织形式上,对*队进行整编,编为四*。明万历二十三年(年)努尔哈赤向明万历皇帝上奏文四道,乞升赏冠带,明朝廷敕书努尔哈赤为龙虎将*爵。“龙虎将*”也使得努尔哈赤使用龙旗,师出有名。

明万历二十九年(年)努尔哈赤参考了辽金代的猛安谋克制度,在原来四*的基础上,正式创建旗制,设立*、白、红、蓝四种颜色为标记的四旗,四旗所用*旗图案为“龙”。(萨满教中的木克木都力恩都里(水龙神)、“龙”在满语中的发音为木杜儿(muduer))。此四旗的*旗是长方形。

到明万历四十三年(年),因*队数量日益增多,在原有四旗之外,增设镶*、镶白、镶红、镶蓝四旗。此四旗的*旗呈五角形(将*、白、蓝三色旗镶红边,红旗镶白边)。

清朝末年在国际交往中还把*龙旗当国旗使用。这也让“龙”完成了从皇权标志到民族标志的历史进程,在龙文化发展史上,有重大影响。

中国第三大江——黑龙江

黑龙江曾经是清朝的内陆江,清咸丰八年(年)后变成了界江。黑龙江省的名字也是源自黑龙江。是中国长江、*河之后的第三大水系。总长度公里(一说公里)。

黑龙江古时称为“黑水”、“弱水”、“完水”,“石里罕水”,而《辽史》中始载有黑龙江之称。辽初太祖(耶律阿保机)多以黑龙二字命名崇敬、喜爱之物,如太祖庙曰“黑龙”,太祖陵有门曰“黑龙”。《辽史.卷二十三本纪第二十三》(辽道宗耶律洪基)曾有记载:“(大康)三年春正月癸丑,如混同江。(辽太平四年()圣宗诏改鸭子河为混同江)。......夏四月乙酉,泛舟黑龙江。”。

明代诗人倪谦的诗作《金人五马击毬图》中有“长白山高连海东,混同江深盘黑龙。”明代诗人杨慎有诗作《渡黑龙江时连雨水涨竟日乃济》。元代马致远有元杂剧《破幽梦孤雁汉宫秋》第三折中有“旦问云:‘这里地面了?’番使云:‘这是黑龙江,番汉交界去处。南边属汉家,北边属我番国。’”如此种种,可见黑龙江之名,早在清朝之前已经出现。

满语将黑龙江称为萨哈连乌拉,满语中,萨哈连的意思是“黑”,乌拉的意思是“江(大河)”。俄罗斯称为阿穆尔河。所谓“白山黑水”,指的就是长白山、黑龙江。

关于黑龙江有一个神话故事,秃尾(yǐ,东北话发音)巴老李的故事,说是原来黑龙江叫白龙江,小白龙作恶多端,被小黑龙(秃尾巴老李)给打败的故事,小黑龙有个山东汉族妈妈。实话实说故事并不太精彩,也和历史事件、时间对不上。所以这里就不复述了。

之所以说历史事件、时间对不上,主要是因为:第一,汉族到达黑龙江,并生活在黑龙江边,已经是清中期了,而黑龙江的命名出现在辽金时代;第二,民国之前,东北处于游牧文化统治时期,汉文化(农耕文化)尚处于屋檐之下。即便有传说故事,记载、命名黑龙江,也应由处于统治位置的文化来编写故事,主人公根本不可能是汉族人。所以这个故事只能是民国之后后人杜撰的,缺乏对当时的历史背景的了解和考察。

其实故事对一个城市的旅游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,例如:许仙与白娘子;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故事成就了杭州的西湖、万松书院等地的旅游业。而我们的故事往往乏味、没有传播性。爱情故事、传说故事、侠客故事,才会亘古流传。那个“秃尾巴老李”的故事貌似也是传说故事,其实只是穿着神话的外衣,如同身着人偶服的演员演着儿童剧一样,用现在的话来讲,故事太low了。神话也需要时代背景和故事性的,《西游记》中的御弟唐三藏,自带时代背景;《封神演义》有商朝的背景;“孟姜女哭长城”也有秦朝的背景;而我们的秃尾巴老李的故事有时代背景吗?故事很曲折精彩吗?

黑龙江省在清朝时期的历史地位

清朝共设十四位驻防将*,其中九位驻守绥远城、江宁、成都、广州、福州、杭州、荆州、宁夏、西安。还有盛京将*、吉林将*、黑龙江将*、伊犁将*、乌里雅苏台将*,这五位驻防将*,简称五大将*。驻防将*一般只负责*事,但是五大将*不同,他们负责辖区内所有的**要务,有专折奏事的权力。清朝的皇帝对汉族官员并不放心,驻防将*都是清一色的满人,只有清朝快亡的时候才有一个汉臣程德全出任黑龙江将*。

齐齐哈尔曾经的辉煌,全拜黑龙江省所赐。齐齐哈尔的苦难也和黑龙江省息息相关。因为清末朝廷无能、北洋*府的混乱,黑龙江省年间,是中国历史上行*区域变化最大;变化次数最多的一个省。

康熙十年(年),清朝沿黑龙江岸筑城,名黑龙江城。康熙二十二年(年)12月,清廷决定,划出镇守宁古塔等处将*(镇守吉林等处将*)辖区之西北地区,增设镇守黑龙江等处地方将*,简称黑龙江将*。康熙三十年(年),建齐齐哈尔城。康熙三十八年(年),黑龙江衙门由墨尔根迁到齐齐哈尔,从此,齐齐哈尔成为黑龙江的首府,是黑龙江近年来的*治、经济、文化、*事中心。这是黑龙江成为一个*事、行*区域并以“黑龙江”命名的开端。

黑龙江省,一个不停变化的省

清初黑龙江将*的辖区非常大,东至毕占河,南至松花江,北至外兴安岭,西至外蒙古车臣汗部游牧地,南北宽度余里,东西长度余里。大约面积80多万平方公里。

咸丰八年(年5月28日),随着《瑷珲条约》的签订,中国痛失黑龙江以北、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。也因此,当时的黑龙江、吉林面积大幅度减小。

伪满时期,日本人、伪满洲国,为了加强对占领区的控制,减少东北人民的反抗,采取了化整为零的策略,把省级行*区的面积进行压缩。年12月1日,伪满龙江省成立。龙江省设置之初的管辖范围,包括25县、2旗,齐齐哈尔市1个市。

年7月,将洮南、洮安、镇东、安广、开通、瞻榆、醴泉7县划归兴安南省。

年6月,将北安(龙镇改称)、通北、克东、克山、拜泉、明水、依安、德都、嫩江9县和依克明安旗,划归新设的北安省。

此时的龙江省包括:龙江、讷河、富裕、林甸、甘南、景星、泰来、泰康、大赉9县;杜尔伯特1个旗和齐齐哈尔市。这是黑龙江省历史上面积最小的时候。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年11月,抗战胜利后。(注:当时泰康县与杜尔伯特2套行*班子)

年11月至年4月,原黑龙江地区,重新划成了5省1市,即黑龙江、嫩江、合江、松江4个省和哈尔滨市。年11月~年2月,原北安省改名黑龙江省。龙江省更名为嫩江省。

年2月至9月,黑龙江、嫩江2省合并为黑龙江嫩江联合省,简称黑嫩省,省会齐齐哈尔。

年9月16日,东北行*委员会决定,黑嫩联合省重新划分为黑龙江、嫩江2省。黑龙江省会迁回北安。

年5月,嫩江省与黑龙江省合并成新的黑龙江省,省会齐齐哈尔。合江省与松江省合并成新的松江省,省会哈尔滨。

年8月,哈尔滨市改为中央直辖市,由东北行*委员会代管。

年8月,松江省建制撤销与黑龙江省合并为新的黑龙江省,省会由齐齐哈尔市迁往哈尔滨市。

龙江

龙江其实就是黑龙江的简称。比如我们常说的“龙江大地,风光无限”,就是泛指黑龙江省。而具体到齐齐哈尔,这里有个龙江县。关于龙江县、龙江镇、龙江府、龙江道这一系列名字的关系与历史沿革,齐齐哈尔张守生老师有过详细记述。其实就是“龙江”行*区衙门,管辖的区域的变化或是*权迭代而发生的变化。

龙江历史沿革:

年,(光绪31年)设立黑水厅(龙江府前身),12月废除齐齐哈尔副都统制度。

年,(光绪34年)由黑水厅升为龙江府。

年,(民国2年)龙江府改为龙江县,划属黑龙江省龙江道管辖。(属于降级了)

年,(民国18年)东北*务委员会(张学良主*东北时期东北的最高行*机关)成立,废除道制,县归省直辖,龙江县直隶黑龙江省管辖。

年,(康德元年)伪满洲国实行行*机构改革,将东北划分十四省,龙江县划归新设的龙江省管辖。

年,建立伪齐齐哈尔市公署,隶属伪满龙江省公署。

年,(民国35年)龙江县治所从齐齐哈尔市区迁至富拉尔基。

年,(民国36年)民主*权公布东北新省区方案,将伪省改为九省,取消龙江省,龙江县划归嫩江省管辖。

年,龙江县划属黑龙江省管辖。

年9月,龙江县由富拉尔基迁驻朱家坎镇(现龙江县*府驻地)。

年,景星县并入龙江县。

年9月,将朱家坎镇改为龙江镇。

年实行市管县的体制,撤销嫩江地区,龙江县归齐齐哈尔市所辖。

龙沙小考

提起“龙沙”一词,就要提及康熙年间流放到黑龙江的方式济,他用了数年时间完成了一部专门记述黑龙江地区的著作《龙沙纪略》,这是把黑龙江叫做“龙沙”的起点。乾隆年间编撰的《四库全书》,收入了这部作品。《四库全书》对“龙沙”命名黑龙江一事,很是重视,下了很大功夫对“龙沙”一词进行考证。现在论述“龙沙”起源均沿袭《四库全书》这一论述。但据王全兴的考证,此论述中也有错漏。例如:刘孝标有《赋得龙沙宵月明》诗一首,这里搞错了诗名和作者,诗原名《侍宴赋得龙沙宵月明诗》,作者:刘孝威。两者无关,纯属《四库全书》弄错,但后人拿来主义,全盘接收了。李白《塞下曲》有“将*分虎竹,战士卧龙沙。”诗中确实出现“龙沙”一词,但也看不出此后诗人就把“龙沙”等同于“塞外”了。如果是可以相互替代,为何节外生枝,弄个新词“龙沙”呢?用“塞外”、“塞上”、“塞下”不就好了?

“龙沙”最早见于《后汉书班超传》,“定远慷慨,专功西遐,坦步葱雪,咫尺龙沙。”,这个观点我是认同的。康熙皇帝有一首著名的诗——《塞上宴诸藩》,此诗作于康熙二十年(年),时康熙28岁。

据《康熙起居注》记载:“未时,设*幄于达希喀布齐尔口北原野,上如*幄,喀尔沁王札锡、公吴特巴喇率其属塔布囊等及随从*士跪候驾过。上升座,大设卤簿,作乐。”此诗便作于此时。全诗如下:

龙沙张宴塞云收,帐外连营散酒筹。


  万里车书皆属国,一时剑佩列通侯。


  天高大漠围青嶂,日午微风动彩斿。


  声教无私疆域远,省方随处示怀柔。

诗中的“龙沙”,指今承德一带。承德绝非塞外之地吧!所以不能以龙沙与塞外等同起来。

封建时代,“学好文武艺,货卖帝王家”,一个流人,以皇帝的诗词为题,绝非偶然,其心昭然若揭,只是编撰《四库全书》之时,方式济已然离世。

那么“龙沙”到底何意?我个人以为,一是方式济为了迎合清廷;二是与当时齐齐哈尔的自然状况有关。“风刮卜奎”的故事,齐齐哈尔人大抵知道,齐齐哈尔由于地理位置原因,风沙极大,一直有齐齐哈尔“一年刮两次风,一次刮半年”一说,可见齐齐哈尔风大且时间长。“龙沙”,可理解成风携沙土久久盘旋之势,也可理解成风刮之沙,卧于大地之间如龙之状。

此类判断,绝非臆测。与以下两节文章互为因果关系。

龙门街的故事

龙门街就是现在齐齐哈尔百货大楼西侧那条街,我小的时候听年纪大的人说过:龙门街那里原来是土城之外,一片沙土之地,龙门街由于风的原因,形成了一条南北走向的土岗。东侧、西侧都低。化外之人皆称此岗为齐齐哈尔龙脉,没人敢在龙脉上建房,后来自然形成了一条街。我小的时候,那条街还是砂石道呢,时常顺着此街道去二中上学,去黑龙江电影院看电影,去中市场买食物。想一想还颇为亲切呢!

还别说,龙门街确实“风水”好,那时这里的商业确实都挺好,龙江饭店、永安里以及后来的新开路市场、百货大楼、玛瑙玉器厂等等。市*府、市委、财*局在这里的那几年,齐齐哈尔也确实挺好。

后来修了马路,土岗被推了,还建了楼,市委、市*府也搬走了。我是无神论者,但此后齐齐哈尔经济确实每况愈下。也时常听到老者因为破坏“龙脉”一说,而喋喋不休的。

龙城

原来齐齐哈尔是黑龙江省的省会,有人就直接叫这里“龙城”,两层含义:一.“龙城”意为黑龙江省的省城。二.“龙城”一直有传说这里有龙骨、龙脉,因而得名。魏毓兰写的《龙城旧闻》,就直呼齐齐哈尔为“龙城”。

后记

许久不写,这一写就收不住了。一下子弄了6、7千字,读者怕是又很难全部读完了。自己看一下,又不想删减,老觉得自己没写明白。算了至此结尾吧!文中观点,只代表个人观点,看官可了解、可探讨;无需对号入座!最后感谢张守生老师在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